时尚男士

陈鲁豫与老公朱雷的幸福婚姻【组图】

时尚男士 https://www.nanrens.com 2009-08-19 00:00 出处:网络 编辑:@时尚男士
“鲁豫有约”是一档在香港凤凰卫视有着极高收视率的对话栏目,那个在温和与轻松的气氛中,娓娓对各位名人进行亲切访谈的女子,便是备受众人喜爱的名主持陈鲁豫。就是这样一个事业成功的女子,每个月总是频繁地背着个包,拉着一个箱子,在北京和香港两地的机场间穿梭着,为的只是和自己的爱人相守在一起。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3/5)

陈鲁豫与老公朱雷的幸福婚姻【组图】

陈鲁豫几经波折的婚礼

果然,在电话里一听说又是红地毯又是200人的大场面,他就已经紧张得结结巴巴了: “那,那我走路一定会顺拐的,不如让我扛台摄像机边走边拍吧?!” 他是摄像,习惯于躲在镜头后面。 “不行!”我对着话筒大叫,“从现在开始,你要练习走红地毯。” 我豁出去了,婚礼看来是躲不过的。既然要办,索性就往大了办,照着奥斯卡的规模。

高雁很快打听到了在香港登记结婚的程序:“你们俩带着证件去红棉道婚姻注册中心就行了。” 听起来简单,其实很复杂。首先,要公证我俩的单身证明,然后,他要办赴港签证。想想真郁闷,香港回归都5年了,可内地居民过罗湖口岸依然不比去美国容易多少。最简单的方法要算跟旅行团赴港旅游。中旅的北京—香港线分7天团和14天团,每星期五出发。以往他都跟7天团来看我,这次他选了14天的,然后打当天第101个电话向我汇报进展。 “老婆,都办好了。11月22日到香港。”

2002年11月22日中午,我一做完直播节目《凤凰午间特快》,就急着往家赶。他已经到了。临出化妆室之前,发型师阿Ray随口问了一句: “今天是星期五了,周末有什么计划?” “没什么特别的,(只是去结婚而已。)”我咽下了后半句话,可脸还是红了。气喘吁吁跑回家,老公正聚精会神地看着重播的《午间特快》。 “老婆,今天我们旅行团的人问我来香港看谁,我说看老婆,老婆在电视台工作,他们立刻问,是凤凰卫视吗?” “他们没问你老婆是谁?” “问了,我没好意思说是你。” “这有什么,下次别人再问,你就说是小莉呗。” 话还没说完,我的屁股上就挨了一脚:“还不快去卸装。” 我认认真真地卸了装,然后和老公在楼下的茶餐厅匆匆吃了紫菜墨鱼河,就坐船直奔中环红棉道。

红棉道礼堂座落在公园中央,而公园夹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之间。公园不大,两个人携手逛上一圈用不了15分钟,但公园的宁静却让人能立刻忘掉外面的车水马龙。这么说吧,哪怕你在附近的摩天大楼里工作了一天,此刻正一脑门子官司,一走进公园,也会有想结婚的冲动。公园里有几个想必是来参加婚礼的人,各个脸上都是一副欢天喜地的神情。只有我和老公,手拉手神情肃穆地走着,看上去像是一对被包办婚姻捆住了手脚的不幸男女。其实,我们只是紧张。我有一个毛病,对于教堂、机关和所有有象征意义的地方都充满敬畏,一旦身处其中常常会有不能控制的奇怪生理反应。有例为证: 1999年11月,我在伯利恒耶稣诞生地马槽教堂里因身体不适,加上被现场荷枪实弹的警卫弄得紧张无比,以至于腹痛难忍,几乎晕倒。 2000年年底我在纽约,星期日独自一人逛第五大道,路过一间教堂,突然心血来潮,想去参加周日礼拜,靠近上帝。而当悠扬的管风琴声响起,我随众人庄严起立准备咏唱圣诗时,不知中了什么邪,我竟然有一种压抑不住的冲动想要哈哈大笑。我被自己的疯狂吓坏了,急忙以最快速度冲出教堂,然后一个人蹲在路边放声大笑。上帝啊,请宽恕我! 扯得似乎有些远了,还是言归正传。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3/5)

陈鲁豫与老公朱雷的幸福婚姻【组图】

 我和老公神情严肃地来到公园中央的一座小楼前。楼前正有一对新人和亲朋好友在拍照。新娘一袭婚纱,所有来宾都是盛装出席。我一下子蒙了,怯生生地拽了拽老公的衣袖: “来这登记还得穿礼服啊?” 我俩面面相觑,他不敢看他的仔裤,我也不敢看我的短裙。 我们低头穿过欢乐的人群,推门进了小楼,楼里一片安静。一位和蔼的中年女士接待了我们。 “我们是来登记的。”老公和我异口同声。话一出口我们俩都乐了,因为这象极了电影《小兵张嘎》里的台词。嘎子来到游击队,愣头愣脑地说:“我是来参加的。” “这里是行礼的地方,婚姻登记要去金钟大厦。”工作人员显然没看过《小兵张嘎》,她大概猜想我们要么是幸福坏了,要么是紧张坏了,所以她善良地选择了和我们一起傻笑。我们3个人尴尬地面对面乐了半分钟后,我和他起身告辞。

香港婚姻登记处位于金钟大厦,大约100平米的一个大厅,有20几个柜台。此时,每个柜台前都坐着人,凝神回答工作人员的提问。屋子的中央有十几排塑料座椅,也都坐满了人,男女老少,各种肤色,像联合国一样。我先认真阅读了墙上贴着的布告,立刻对这个嘈杂但却秩序井然的地方充满了景仰。这儿恐怕是全香港最重要的地方了,生老病死,婚丧嫁娶,人生的每一个步骤都归这儿管。

我和老公诚惶诚恐地把一大堆资料交给了工作人员:身份证、护照、单身中文证明、单身英文证明……。能想到的我全带来了。工作人员一边翻看我们的材料,一边指着桌子的日历说:“你们先挑个行礼的日期吧。年底快到了,结婚的人特别多,大会堂和红棉道都快排满了,最近的一天是12月31日,在大会堂,你们要不要?还有一个多月,到时候,你们的结婚申请也就批下来了。” 我必须要解释一下在香港结婚的手续:首先在婚姻登记处登记,然后在结婚申请被批准之日起3个月内举行婚礼,超过3个月仍未行礼的则需要重新申请。行礼的地点有两处,红棉道和大会堂。新人服装可随意,礼服或便装都行,但必须整洁、得体。观礼人数没有上限,但不得少于两人,因为在结婚证书上需要两位证婚人的签名。 “好啊,”面对穿制服的长官,我从不敢说个不字。可心里直打鼓:“还有1个月5天的时候,办晚会是来不及了。” 我正在犹豫,身后凑过来一对年轻人,手里拿着一叠证件:“姆该(劳驾),我们来登记。” “不好意思,今天的名额已经满了,下周一再来吧!”工作人员彬彬有礼。 青年男女只得扫兴地离开。原来结婚还有名额限制呢,于是我毫不犹豫地说:“12月31日可以。”生怕错过了那天就再也嫁不出去了。

提示: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0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