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名牌清谈栏目《实话实说》寿终正寝,即将从荧屏上彻底消失,终年十四岁。官方宣布的死亡原因是:收视率太低。主持人和晶在23日发表了一篇题为《别拿收视率说事》的博客,全文如下:
如果你能回答以下几个问题你可以看到那个弱智的借口下是什么。
1、《实话实说》的选题
是可以由一个人来画圈打勾的吗?
2、哪个传媒可以给一个普通群众在央视的屏幕上40分钟长度的关注和讨论?
3、网络可以隐身说实话,电视可以让一个隐身人来说真话吗?
4、《实话实说》整整十四年,我的队友们依然乘地铁上班,买房还要靠家属帮忙,他们傻啊?
5、一个亲爹不要,后娘不疼的孩子,是孩子自己的错吗?
我个人觉得,如果最后一期《实话实说》是谈以上这五点,那么这档节目的天鹅之歌大概可以达到当日崔永元的巅峰水准。这当然不大可能,不过从中可以看到和晶的愤懑郁闷之情溢于言表。一方面被观众指责为不说实话,另一方面被台方批评为收视率太低。收视率的环节比较好解释,而实话是否实说,那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从本质上来说,电视上就没有多少实话,一切只是娱乐而已。之所以会有所谓“说实话”的电视节目,那不过是“说实话”是娱乐的一种,就像游戏“真心话和大冒险”。值得注意的是,在《实话实说》落幕的同时,《艺术人生》被当作黄金强档送入央视一套。崔永元确立了以“蔫坏”为主要风格的《实话实说》,朱军则确立了以流泪为主要风格的《艺术人生》。说实话和掉眼泪,都可以被看作是“真实”的一种,但是后者更有娱乐性,所以不单得以保全,更能抬籍进入一套。
《艺术人生》获得了肯定,但其实,艺术和人生都是大词,空泛无边,落在实处的无非是眼泪,观众们关心的是艺人在第几个环节,因为什么问题而终于崩溃,这正是娱乐。而《实话实说》邀一帮人清谈,不温不火,缺乏娱乐精神。假若台上能够破口大骂,甚至嘉宾之间大打出手,彼此饱以老拳,那么《实话实说》也就不会有今天的命运。有人说我这是在讲笑,如此闹腾的节目怎么可能播出?其实我很严肃的。
和晶显然没有弄明白这个道理,还在实话里兜圈子,追问它的新闻价值、社会意义、人文关怀。根本没有看到央视对于软性内容的巨大需求下,娱乐内容在怎样的崛起。如果和晶能够理解作为国家电视台的一套节目里何以充斥大量广告,那么她一早也就应该预见今天的结局。所谓“精品节目”在一套的汇聚,说明了这种全面娱乐化的转身已经到来。对于和晶以及崔永元来说,他们居然拥有过十四年的时光,可以在电视屏幕上做过自己的尝试,已经是幸运。(和菜头)
和晶:实话实说,不是我的错!(设计台词)
崔永元:实话实说,好花不常开啊!(设计台词)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