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pi酱路线猜想
刘晓璐在其关于内容创业的一篇报告中提到,互联网的发展使原有的粉丝经济产业逐渐呈现去中心化发展趋势,个人造星成为可能,明星核心日趋分散。
她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虽然罗辑思维和papi酱走红的时间不同,但都是社交网络转型的受益者,从用户小众需求切入,互动性更强。
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罗辑思维的用户更多的是一种身份认同的需求,从历史、经济内容切入,到后期互联网的内容,即使是碎片化的知识属性,也始终流露着一种“精英”气质。而papi酱的用户更多追求的是一种“共鸣”,或是由于猎奇的心态获取片刻愉悦感,高频的内容生产、高语速的吐槽及自嘲带来的审丑和娱乐效果降低了粉丝介入的门槛,能在一定时间内快速积累大量轻度用户。
自带精英气质的罗振宇和拥有大量轻度用户的papi酱为何会走到一起?回忆罗振宇的跨年演讲及近期言论,或许可以找到端倪。
在谈及自己为什么看好IP时,罗振宇说,人类到现在,所有的交易入口有流量、价格、人格。所谓的流量就是东西放在你面前,你可以看得着;当流量不是问题的时候,性价比成为交易入口,谁的东西便宜就买谁的,目前的互联网商业入口仍在谈流量和性价比。而人格正在打开新的交易入口,一个清晰完整的人格应该能成为整合营销的入口。
“2016年很多人判断中产阶层在崛起,中国经济在面对一次消费升级。什么是消费升级?……是分别心,分别心是人非常坚固的存在。拥有某种稀缺性,就可以诠释他的风格风尚,唯有IP可以做到。”他认为,知识将成为第四代交易入口,而个人化品牌魅力是关键。
那么,papi酱是否有可能成为罗振宇口中的第三代甚至是第四代交易入口,两代“网红”走在一起之后,或许这也将成为罗振宇为papi酱打造的路线图。罗辑思维垂直变现的能力是否能在papi酱身上得到复制和拓展,二者能否实现人群和变现方式的互补,甚至摸索出一套完整的变现方法论值得期待。
但求勿忘初心
崇尚真实、摒弃虚伪、吐槽一切装逼行为、倡导个体自由,papi 酱以其独有的方式为网红这个领域带来了一丝清风。对于粉丝来说,现在那个出现在视频里面的“papi 酱”就是最好的,融资这件事带来的变数反而是不好的。
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融资同样也是“papi 酱”自己难得的机遇,但求papi 酱在融资之后勿忘初心,继续给我们带来欢乐。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