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眼是没有帧数的,没有任何数值的帧数可以满足所有观测条件!最近,VIVO旗下品牌iQOO在上月发布了最新的手机iQOO Neo3。它搭载了高通骁龙865 CPU、UFS 3.1内存、144Hz竞速屏。
这可以说是该款手机的三大卖点。旗舰级的硬件搭配让这款机型显得高端大气上档次。对于高通骁龙865 CPU和UFS 3.1内存的搭配我们是毫无疑义的,其硬件性能对手机体验的提升完全没有疑问。但对于144Hz的屏幕,却可能带来了一些争议,这个刷新率真的有必要吗?人的眼睛能识别吗?
144Hz刷新率是什么鬼?
在继续讨论之前我们要先来解释一下这个144Hz的刷新率代表什么,它是指一秒内切换多少次画面,也就是说,144Hz把一秒钟的连续动态画面分成144个静态画面,然后在1秒钟内播放完,相当于每个画面播放1/144秒。我不知道你能不能理解这个意思,这样吧,我举个例子,就是我们从前制作动画时的方法,动画设计者会绘制一些画面,然后快速的播放它们,它们看起来就好像一个动态的画面了,一般他们只需要为每一秒钟内绘制24张画面,连续播放时就非常连贯了。
事实上以前的电影也是这样拍出来的,它们是一卷连续的胶卷内记录了一张张静态的画面,然后快速的播放这些画面时,就会显示成动态的图像了。
144Hz的高刷新率有何意义?
但你可能也听说,我们肉眼能分辨的动图画面大约只有每秒24帧,超过了就分辨不出了,因此动画片都只需要设计每秒24帧的画面。那么帧速超出6倍的144Hz屏幕有意义吗?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人识别画面的能力是因人而异的,不单因人而异,也因环境而异,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境因素就是光线亮度。也就是画面的亮度,当画面很暗的时候,我们识别动态图像的能力也会下降,而当画面相对较亮的时候,我们就能识别更多的帧数。
怎么说呢?有一个例子就是相机的闪光灯。很多人大概都有用过,闪光灯的闪光时间一般不超过1/250秒,专业相机通常小于1/1000秒,但人眼依然能轻松识别,虽然这其中有视觉暂留的因素,但很显然当你提高画面的亮度的时候,你其实是能识别出更短时间内的画面变化的。
另一个显而易见的例子就是电影的帧数越来越大,从原来的每秒25帧到4K的标准60帧,现在IMAX影片已经提升到了120帧。电影制作方当然不是为了好玩来增加影片帧数,那都是成本啊,没有意义的话他们怎会花费大量成本来提高帧数?事实上当影片每秒的帧数越高,动态画面的每一帧就越清晰,相反当每秒的帧数减少,每一帧的画面就越模糊,不信你可以试一下截取网络视频(一般30帧)的动态画面,和4K视频(一般60帧)对比一下,你会发现网络视频的动态截图简直不忍直视……
144Hz的高刷新率有何意义?
前面说过144Hz刷新率就相当于就是一秒内切换144个静态画面,因此在显示高速运动的物体时,每一个画面将更为清晰。下图就是144帧画面和60帧画面时的车辆动态截图:
在越高速的动态视频里,这种差异越明显。那么我们能分辨这种差异吗?答案依然是肯定的,如前所说,只要屏幕有足够的亮度,你是能分辨出这两种画面的明显差异的。
但是要产生这种差异,除了屏幕刷新率以外,还需要另一个因素:动态源!也就是你播放的画面本身必须高于60帧,才能在屏幕上分辨出144Hz和60Hz的差异。那么我们有这样的动态源吗?答案又是肯定的。电影视频当然是没有那么高的帧率了,但当你使用手机浏览网页、电子文档等需要滑动手机屏幕的时候,不同的刷新率下你看到的屏幕滑动时的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144Hz的自然是比60Hz的更流畅连贯。
另一个更重要的就是游戏 了!因为有些很多时候都是高速运动的动态画面,不过目前并非所有游戏都支持这么高的动态帧数显示,但如果游戏支持60以上的帧率,那么你将体验到截然不同的画面感受。
来个电脑游戏的画面对比感受一下:
我们的眼睛的识别能力和大脑的处理能力,很可能被你低估了。
人肉眼可识别的是每秒多少帧
对于正常情况来说,人眼的极限分辨率也就是50hz或者60hz了。
但是,对于一些特殊情况来说,人眼也是可以辨认出更高的帧率的
但对于144Hz的屏幕,却可能带来了一些争议,这个刷新率真的有必要吗?人的眼睛能识别吗?
144Hz刷新率是什么鬼?
在继续讨论之前我们要先来解释一下这个144Hz的刷新率代表什么,它是指一秒内切换多少次画面,也就是说,144Hz把一秒钟的连续动态画面分成144个静态画面,然后在1秒钟内播放完,相当于每个画面播放1/144秒。我不知道你能不能理解这个意思,这样吧,我举个例子,就是我们从前制作动画时的方法,动画设计者会绘制一些画面,然后快速的播放它们,它们看起来就好像一个动态的画面了,一般他们只需要为每一秒钟内绘制24张画面,连续播放时就非常连贯了。
事实上以前的电影也是这样拍出来的,它们是一卷连续的胶卷内记录了一张张静态的画面,然后快速的播放这些画面时,就会显示成动态的图像了。
144Hz的高刷新率有何意义?
但你可能也听说,我们肉眼能分辨的动图画面大约只有每秒24帧,超过了就分辨不出了,因此动画片都只需要设计每秒24帧的画面。那么帧速超出6倍的144Hz屏幕有意义吗?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人识别画面的能力是因人而异的,不单因人而异,也因环境而异,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境因素就是光线亮度。也就是画面的亮度,当画面很暗的时候,我们识别动态图像的能力也会下降,而当画面相对较亮的时候,我们就能识别更多的帧数。
怎么说呢?有一个例子就是相机的闪光灯。很多人大概都有用过,闪光灯的闪光时间一般不超过1/250秒,专业相机通常小于1/1000秒,但人眼依然能轻松识别,虽然这其中有视觉暂留的因素,但很显然当你提高画面的亮度的时候,你其实是能识别出更短时间内的画面变化的。
另一个显而易见的例子就是电影的帧数越来越大,从原来的每秒25帧到4K的标准60帧,现在IMAX影片已经提升到了120帧。电影制作方当然不是为了好玩来增加影片帧数,那都是成本啊,没有意义的话他们怎会花费大量成本来提高帧数?事实上当影片每秒的帧数越高,动态画面的每一帧就越清晰,相反当每秒的帧数减少,每一帧的画面就越模糊,不信你可以试一下截取网络视频(一般30帧)的动态画面,和4K视频(一般60帧)对比一下,你会发现网络视频的动态截图简直不忍直视……
人眼刷新率是多少hz人眼的刷新频率是多少
一般的普通人我们能知觉到的单一色块闪烁的最高频率,一般认为是60hz。但是人眼的刷新率极限并没有明确的确定数值,有研究表明飞行员平均人眼帧数为220hz。
拓展知识:人眼的刷新率是指人眼每秒钟能够识别的图像数量,通常条件下,人眼的识别连贯图像的速度是24帧/秒,超过这个速度的连贯图像,观看时就不会形成卡顿的感觉。肉眼看东西类似这个情况,虽然每秒处理不了几次,但每次处理的都是带有类似拖尾效果的画面,用数学的说法,是矢量数据。
人眼每秒能处理的信息是非常多的,至少大于每秒144fps。60hz的电脑,同样是效率底下的显示方式。用习惯了144hz的屏幕,会觉得144hz只能保证基本的流畅而已。
人眼的帧数是多少?
人眼舒适放松时可视帧数是每秒24帧,集中精神时不超过30帧。眨眼时睁开眼瞬间可以捕捉到的帧数是30帧以上。
人眼的分辨率是2169 X 1213,这个范围以外的可以看到,但是不能准确区分颜色。最大6000X4000范围内识别物体运动。
因为人眼的视觉残留特性:是光对视网膜所产生的视觉在光停止作用后,仍保留一段时间的现象,其具体应用是电影的拍摄和放映。原因是由视神经元的反应速度造成的。其时值是二十四分之一秒。是动画、电影等视觉媒体形成和传播的根据。
拓展资料
帧数就是在1秒钟时间里传输的图片的量,也可以理解为图形处理器每秒钟能够刷新几次,通常用fps(Frames Per Second)表示。每一帧都是静止的图象,快速连续地显示帧便形成了运动的假象。高的帧率可以得到更流畅、更逼真的动画。帧数 (fps) 越高,所显示的动作就会越流畅。 但是文件大小会变大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