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群发消息、加好友经常提示操作频繁,尤其是群发助手,该功能所以发出的信息,微信会严格检测,所以经常出现内容被和谐掉,经常用人收不到消息。能满足最基本需求,只能发好友,不能发群。对一些轻度使用的用户,可以使用该功能。但是经常会遇到“操作太频繁”的提示,这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群发助手位置:依次进入:微信首页-“我的”-“设置”-“通用”-“辅助功能”-“群发助手”-“开始群发”-“新建群发”
群发助手的一些限制:
不能保证信息百分百送达,经测试,经常用人收不到消息(该功能所以发出的信息,微信会严格检测,所以经常出现内容被和谐掉)经常提示操作频繁只能发好友不能发群每次只能发200人(需要自己手动一个个点)图文不能一起发,需要分别发送两次(如果是200人,等于是要点400下,心疼手指)每天有次数限制,根据帐号的优良程度和发送消息的内容,每天能发送的数量不等,最少的1条发不出去,最多差不多9条左右微信群发太频繁被限制怎么办?
无论是群发或者加好友,提示频繁后,目前只能过一段时间再发就可以了。那有没有办法彻底解决呢?继续往下看。
彻底解决群发太频繁问题
其实很简单不要使用“群发助手”,使用其他工具群发,就不会提示太频繁了。比如:“群发无忧”、“掌上无忧”,这种是当前最普及的方法,据我了解很多行业都大范围在使用。原理就是模拟人的手指操作,代替人的手指操作微信。
一些优势优点:
不仅能发好友,还能发群。图文、公众号、视频、文章、小程序都可以发。群里加好友,通讯录加好友,批量改群通知,批量拉人进群、检测僵尸粉等等设置丰富,可以发消息的时候带昵称,设置数量,设置间隔,设置循环(夜班人士的福音),安全,安全,安全(当然前提是遵守微信的规范,如果发违规信息,一样被封)不仅支持微信,还有QQ、短信、贴吧都支持适合用户:
适用高频使用微信群发群、群发好友的用户适用高频使用微信加好友的用户适用需要检测僵尸粉的用户好了,这就是今天给大家分享的内容,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微信提示“操作过于频繁,稍后再试”怎么办?
微信提示“操作过于频繁,稍后再试”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1、可能是由于今天添加请求次数过多导致,24小时内停止搜索或添加好友,24小时后系统自动恢复。
2、可能由于当前网络不稳定造成的,在手机设置里面,设置自己的网络,若有3G.4G网络把网络切换为更高级的网络,如果在wifi信号强烈的地方,建议打开wifi,再进行操作。
3、关注或取消关注公众号过多,也会提示“微信加好友操作过于频繁请稍后再试”,24小时后系统自动恢复。
4、可能由于微信在其他位置也在同时登录,建议更改微信密码,再重新登录。
5、可能由于微信版本问题,属于软件的问题,建议卸载当前微信,重新下载安装最新版本的微信软件,再次登录。
扩展资料
微信支持查找微信号(具体步骤:点击微信界面下方的朋友们—>添加朋友—>搜号码,然后输入想搜索的微信号码,然后点击查找即可)、查看QQ好友添加好友、查看手机通讯录和分享微信号添加好友、摇一摇添加好友、二维码查找添加好友和漂流瓶接受好友等7种方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微信
微信登录操作太频繁,请稍后再试,该怎么办?
登录微信出现操作太频繁,请稍后再试的解决方法有:
1、网络原因导致的,在手机设置里面,设置自己的网络,把网络切换为更高级的网络,在wifi信号强烈的地方,建议打开wifi,再进行操作。
2、微信在其他位置也在同时登录,需要更改微信密码,再重新登录。
3、当前微信版本过低,重新下载安装最新版本的微信软件,再重新登录。
微信操作太频繁请稍后再试怎么办
微信提示“操作过于频繁,稍后再试”可能的原因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1、当天添加请求次数过多。办法:停止操作,24小时后系统自动恢复。
2、当前网络不稳定造成。办法:在手机设置中,选择设置自己的网络,把网络设置为更高级的网络;或者到WiFi信号较强的地方,打开WiFi操作。
3、添加“需要验证”的好友过多。办法:看到提示语“微信加好友操作过于频繁 请稍后再试”后,等24小时后系统自动恢复再操作。
4、添加“不需要验证”的好友过多。办法:微信不会提示,可点击对方微信号查看,如果未显示,则停止操作,稍后再试。
5、群聊“保存”“取消保存”操作频繁。方法:看到提示语“微信加好友操作过于频繁 请稍后再试”后,等24小时后系统自动恢复再操作。
6、公众号“关注”“取消关注”操作频繁。方法:看到提示语“微信加好友操作过于频繁 请稍后再试”后,等24小时后系统自动恢复再操作。
7、微信在其他位置登录。方法:更改微信密码后重新登录。
8、微信版本过低。方法:建议卸载当前微信,重新下载安装最新版本的微信软件,再次尝试登录。
微信(wechat)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需消耗少量网络流量)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同时,也可以使用通过共享流媒体内容的资料和基于位置的社交插件“摇一摇”、“漂流瓶”、“朋友圈”、”公众平台“、”语音记事本“等服务插件。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