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NAND闪存价格的不断下跌,如今固态硬盘早已不是什么高端配置了,不过虽然固态硬盘愈发普及,曾经就被很多人忽视的“磁盘碎片整理”功能更是被进一步遗忘了。
作为结构和存储原理和机械硬盘都完全不同的固态硬盘,究竟有没有必要整理磁盘碎片呢?如果有必要,频率如何安排才比较合适呢?
先来回顾下机械硬盘的结构,以及磁盘碎片整理的原理。
机械硬盘由磁头、碟片、电动机、主控芯片与排线等部件组成,电动机带动碟片旋转时,磁头的磁感线圈感应碟面上的磁性与定位扇区,从而得到该扇区的数据内容。
为什么会产生“碎片”呢?
我们在使用电脑的过程中,文件被保存在磁盘的不同扇区,它们是分散的,并非连续地保存在磁盘连续的簇中,时间长了便会产生“碎片”。而每次读取这些文件的时候,硬盘会频繁寻找并扫描的扇区,这无疑会拖慢读取的速度,而整理磁盘碎片,就可以将不连续的文件重新归类,让他们“融为一体”,所以对于机械硬盘来说,定期进行磁盘碎片整理能够明显加快硬盘的运行速度。
那固态硬盘又如何呢?
首先,别忘了固态硬盘最重要的一个特性:总擦写次数有限。
也就是说,固态硬盘其存在“寿命”问题,整理磁盘碎片本身就是一个反复擦写的过程,这在先天上就决定了,类似的行为还是越少越好。
其次要考虑的是,对于固态硬盘来说,整理磁盘碎片有助于提升速度吗?固态硬盘采用的是和U盘同样的闪存NAND结构,本身并不包含“磁盘”这一结构,所以根本也不会有磁盘碎片这样的问题产生。
总结来说,“磁盘碎片整理”对于机械硬盘是一个很好的维护工具,但对固态硬盘而言却是一种拖累,如果主硬盘是固态硬盘,那么完全可以忽视这个功能了。如果你使用的是高速的固态+大容量的机械这样的混合结构,那么进行磁盘碎片整理前,一定要确认目标分区究竟对应的哪个硬盘,以免做了“负优化”。
固态硬盘是不是没有磁盘碎片这一说?
可以这么说,磁盘碎片就是文件碎片,不是说固态硬盘没有磁盘碎片,而是有没有碎片差别不大,不需要整理。SSD不需要寻道时间,所以文件数据排列连续与否对读取速度并没有太大的提升。相反如果用机械硬盘的思路去帧率SSD内部数据反而会影响到SSD的寿命(SSD的写入次数是有限的),而SSD写入数据时也不是像机械硬盘那样可以直接覆盖,而是需要先擦除原来的数据再把新的数据写进去。擦除的过程对于SSD来说耗时最久,所以针对机械硬盘优化的磁盘碎片整理程序并不适合SSD来使用。
固态硬盘需要整理磁盘碎片吗?
固态硬盘不需要整理磁盘碎片。
原因如下:
其一,而我们知道固态硬盘的存储单元,是基于闪存颗粒的电子存储,因而在寻道时间上理论上是永恒不变的,影响其性能的则取决于主控芯片的性能和闪存颗粒的工艺。这也是为什么许多玩家都建议在固态硬盘时代,不需要磁盘碎片整理的第一大原因。
其二,由于磁盘碎片整理的工作机制是重新将存储在磁盘中的文件按照一定的顺序重新读写一遍并整理,这对于把擦写次数视为生命的固态硬盘而言,无异于自取灭亡。固态硬盘的闪存存储特性决定了其擦写次数是有限的,一旦超过限额,磁盘将无法写入成为废盘。因而,固态硬盘时代进行磁盘碎片整理实在是一种近乎自杀的行为,这是玩家们不建议磁盘碎片整理的第二大原因。
其三,则是固态硬盘自带的TRIM功能,开启后能够充分发挥固态硬盘的整体读写性能,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已经充当了磁盘碎片整理的工作。
综合以上原因,无论是从原理上还是从现实作用中,磁盘碎片整理功能其实在固态硬盘时代的存在价值真的微乎其微了,虽然从win8开始微软已经针对固态硬盘的特性进行了相关磁盘整理功能的革新换代,但是就目前固态硬盘的闪存特性而言,其作用也是极小的。
磁盘碎片整理原理:
针对磁盘整体空间,进行一次类似全盘的读写,以实现碎片文件的整合,这在机械盘时代没有任何影响。但是在固态盘时代,因闪存颗粒的寿命有限,全盘擦除一次便会减少固态盘的部分寿命,通过牺牲寿命进行没有多少提升的性能维护,实际上是十分不合算,也是没有意义的。
如何提高固态硬盘寿命:
善用软件管理优化,严禁磁盘碎片整理,保持固态盘的数据纯净度。
精彩评论